top of page

飲酒的迷思

腸胃肝臟科專科 施蘊知醫生

轉載自 《信健康


李先生年約30多歲,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要飲酒應酬。他自覺酒量不好,飲一小杯便會面紅耳赤,很易醉。他希望嘗試訓練自己酒量,每日增加飲酒份量,可以改善情況,以免被他人取笑。

其實酒精進入身體之後,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乙醛的代謝物,我們需要乙醛脫氫酶這種酵素,去將它轉化成無毒的物質。當身體缺乏乙醛脫氫酶這種酵素時,飲酒後身體便會積存大量乙醛,這些乙醛便會令人面紅易醉。研究發現,接近三成多的亞洲人都有乙醛脫氫酶缺乏症,所以情況十分普遍。

身體乙醛脫氫酶酵素的多寡,是取決於我們的遺傳基因。父母遺傳基因中,可以製造較多酵素的人酒量便好,反之酒量便差。有足夠酵素的人,酒量自然較好,但變相會多飲,這樣便多吸收有害物質在身體,由酒精帶來的傷害及患癌症的風險便相繼增加了。相反如飲酒容易面紅的人,相對較易醉,便會少飲,傷害便沒有那麼大。

乙醛這種物質除了令人面紅之外,心跳亦會加快,造成惡心反胃的情況。更嚴重的,是它已被世界衞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質。有研究顯示,飲用酒精可引起多種癌症包括大腸癌、食道癌、肝癌及乳癌等。另外酒精亦會導致消化道的其他問題,例如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胰臟發炎、脂肪肝及肝硬化等。所以大家應該少飲為妙。

不過有時遇到高興場合或者應酬,很難避免飲酒。衞生防護中心有最新建議,一般成年人每日攝取酒精上限為一個酒精單位,即大約10克純酒精,即大約一罐啤酒、一杯紅酒或一小杯烈酒。大家亦可飲酒前食一些食物,或邊飲酒邊進食,更適宜淺嘗,減慢及減低酒精吸收。若果醉了,亦可飲大量水份,希望稀釋酒精,從而減慢吸收酒精的速度。但坊間流傳的解酒丸便缺乏科學根據,它們可能可紓緩酒後不適,但並不達到解酒效果。


作者為腸胃肝臟科專科施蘊知醫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