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加強培訓應市 嬰童專屬物理治療

註冊物理治療師

黃琬婷


轉載自 星島日報


統計發現本港物理治療專業人員供不應求的情況愈趨嚴重,甚令大眾關注,然而大家又有否聽過嬰童專屬的臨牀物理治療服務?大眾對此認知甚少,其實它的應用廣泛,對孩子一路成長的身心健康,更有着重要影響。近日醫學界努力加強這方面的教學培訓,以應付醫療市場需求日增的情況。

早期發育影響深遠

註冊物理治療師黃琬婷指,俗話有云: 「七坐八爬十站一歲走路」,以此形容嬰兒肢體動作的發展過程,隨着成長,孩子會在特定時間逐一展現不同動作,並循序漸進地發展更高階的動作,所以健康嬰幼兒的動作發展是毋須經特別訓練,便會自然地表現出來。因此,早期動作對嬰幼兒的發展十分重要,然而,若早期動作無法完善發展,嚴重時更會影響將來肢體的整體發育進程。

助查找發展遲緩

那家長怎樣才能知道孩子是否有發展不理想,甚至有遲緩的現象?「這便需要靠爸媽在日常生活上的觀察,以了解孩子的動作發展是否符合其歲數標準,以及是否較其他同齡孩子的發育緩慢。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全球性統計,兒童發展遲緩機率約為6%至8%,倘若兩歲還不會走路、三歲無法表達完整的語句,建議家長應盡早讓孩子接受物理治療師的評估檢查和診斷。」黃琬婷解釋。

0至6歲黃金期

造成孩子發展遲緩的原因,分為先天和後天因素。先天因素包括胎兒期腦部發育異常、早產、染色體異常、代謝異常、心臟異常等,後天因素則包括缺氧性導致的腦病變、受虐、燒燙傷等,當中仍有不少未找到的特定原因。

發展遲緩的嬰幼兒,動作發展出現偏差,若沒有及時修正,便會影響未來的動作發展,難以執行更高階的動作,甚至衍生其他問題。「患者可以是單獨一種問題的發展遲緩,或是兩種問題以上,但各方面發展卻會彼此影響,例如認知學習障礙的兒童,在語言溝通方面的能力不佳,也會降低語言學習的速度。因此,若診斷出孩子有發展遲緩的情況,應及早治療,因為0至6歲是兒童發育黃金期,孩子在各方面的可塑性較大。嬰幼兒若出現動作障礙問題,此時便需要由物理治療師盡早及積極介入,幫助孩子作出改善,以減少發展遲緩的情況。」黃琬婷續稱。

腦疾引發真實個案

黃琬婷早年曾遇上一名七歲男孩患有腦性麻痹而導致發展遲緩的個案,通過臨牀觀察及檢查病童的原始反射、知覺、肌肉張力、動作形態、肌肉表現、姿勢與平衡力、動作協調等多方面的表現,同時亦利用國際標準化評估工具檢測整體活動能力,評估其日常生活及活動機能,以了解病童的情況與同年齡孩子動作發展的差距。

「結果發現,男孩身體肌肉張力異常,不能自主地控制動作,出現姿勢失調,導致行走困難情況。因此,為孩子訂定了相應的復康目標,通過不同遊戲訓練,誘發其做出正常的動作,同時亦與父母了解,有甚麼行為是希望小朋友能夠自主完成,例如起牀、穿衣服等,進行深入的訓練改善。另配合運動治療及手法治療,以改善肌腱柔軟度及關節活動能力,同時安排助行器具、腳托等,幫助男孩行動,務求令治療效果更佳。」經過連串治療、小朋友及父母數年來的努力,個案中男孩的肌力得以增強,活動能力亦大大提升。

孩子成長發展速度有快有慢,但如發現有動作障礙,介入治療必須愈早愈好。黃琬婷坦言,除接受物理治療外,家長的支持及配合,對於治療成效亦十分重要,當中包括提供適當的學習成長環境,以及對孩子多加鼓勵等。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