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拖延未必是懶惰所致

精神科專科

黃穎勤醫生


轉載自《健康港》


拖延症 ADHD 抑鬱 焦慮 過度活躍

子女經常拖拖拉拉,遲遲不做暑期作業?用硬性規定,指責等方式來讓小朋友完成功課,並不是長久良方,家長該怎樣正確指導孩子,加以改善?不少家長可能認為子女的拖延行為,全是因為懶惰,其實這未必正確,因為這或涉及很多因素,其中包括,第一不懂得怎樣開始做,小朋友在面對有難度的事情時,可能不知道怎樣做而產生逃避心理,例如會將自己不擅長科目的功課留到最後才做,甚至拖着不做。


第二是做事追求完美,因為害怕過程中不能達到盡善盡美,導致開始前想很多,很仔細,但卻往往因未能想到最完美的方案,便遲遲無法着手進行。第三類人是一般性格較為樂觀,他們可能認為只需要花很短時間便能完成事情,又或抱有「先玩樂後做事」的心態,繼而可能將事情拖到最後關頭,才激發起動力去進行。


想改善拖延問題,家長首先須明白責罵並不是良方,建議可先嘗試探討子女拖延行為的成因,若是因為功課較複雜或數量多,可與子女一同訂下時間表,將所有功課分拆成較細的階段性目標,並設定完成日期,以助逐一完成,同時也可在完成目標後給予獎勵,亦有助提升動力。


不過亦要留意,拖延行為也有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例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DHD)、焦慮症、抑鬱症等。拖延行為持續,導致很多事情過了限期仍未完成,亦會造成壓力,長時間下會增加患情緒病風險。


因此如家長發現拖延情況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又或小朋友除了經常拖延外,亦有其他病徵如容易分心無法集中精神、做事衝動,又或經常情緒緊張、情緒大起大落等,建議應及早求醫,評估後如有需要可使用藥物治療,能有效改善情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