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心動不如運動

曾振峯醫生️(心臟科專科醫生)


轉載自 星島日報


心臟科專科曾振峯醫生指,適量運動能提升心臟健康。
心臟科專科曾振峯醫生指,適量運動能提升心臟健康。

疫情減退,防疫措施放寬,是時候開始外出運動提升心臟健康。醫生經常要病人多做運動,但是應該做多少運動,做甚麼運動才可以達到目標?


坐太多是多種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 糖尿病、結腸癌、肺癌,以及早逝的其中一個主要高危因素。時常運動對每個人都有好處,它可以緩解壓力、改善情緒、提供能量、改善睡眠質素,並可以降低患慢性疾病 (包括腦退化及抑鬱症)的風險,令我們可以活得更長久、更健康。


關於運動量,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有相關的建議。一般成人應進行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帶氧運動或每週75分鐘的劇烈帶氧運動,最好在一周內分布進行。


中度至劇烈的帶氧運動是最好的,簡單來說,令人心跳加速加強、流汗或呼吸加重的運動,都可視為中等強度的運動,例如急步行、跳舞如社交舞、雙打網球、踏單車 (速度低於每小時16公里)、坐在輪椅上自主前行30分鐘,上落樓梯15分鐘等;劇烈帶氧運動則包括行山、跑步、游泳、單打網球、踏單車(速度高於每小時16公里)、跳繩等。 如果當中包括每周至少兩次的中等至高強度肌肉強化活動(如阻力或重量訓練)的話,效果會更佳。


理論歸理論,大家都知道運動對身體有好處,但是要一個生活忙碌的香港人,每個星期找5天,每次做30分鐘的運動,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其實有做總比沒有好,即使是輕度活動也可以抵消久坐不動的嚴重健康風險。對少運動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而言。 起步不宜過快而且目標要低,這可以給身體時間適應,又能減低受傷的風險。當你開始習慣運動時,便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時間及強度,以獲得更多健康好處。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