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微型泵做通波仔手術

心臟科專科

曾振峯醫生


轉載自《健康港》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現代生活方式改變,愈來愈多人患有冠狀動脈疾病。當中,不少人在第一次發現患病時,都已有一些長期病患,夾雜心臟功能受損。這類「多種合併症」患者,特別是年長人士,會因傳統的開胸搭橋手術要接駁人工心肺,創傷較大、風險亦更高,因此治療選擇受到局限。但隨著可提供臨時血流支援的微型泵出現,微創手術的技術亦展開了新一頁。


機械輔助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俗稱通波仔),是一種由心臟泵支援的微創心臟手術。在手術中,我們會暫時性置入微型泵,這有助於維持心臟穩定血流,輔助心臟跳動,並減低左心室壓力。微型泵的幫助下,醫生可在單次手術中進行更徹底的手術和更完整的血管重建,長遠可減少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的機率。


一般而言,如果患者有「多種合併症」,血流供應狀況可能會相對不穩定。如左心室射血指數(LVEF)小於40%、複雜的冠狀動脈結構並累及三重血管和無保護的左主幹血管病變,又或「慢性完全閉塞」或「極鈣化粥樣斑塊切除術」這些有可能會延長手術缺血時間的手術中,團隊便可考慮使用機械循環系統支援裝置(MCS)來支援通波仔手術。


在高危的通波仔手術期間提供血液循環有兩個目標,第一是避免影響心臟功能或中斷全身器官受血,以維持器官功能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患者的不利影響。第二是為手術提供穩定的環境,從而進行更徹底的血管重建,但在我們選擇裝置時,並非愈新愈強就一定合適。相反,愈大愈強的裝置會相應地提高血管損傷發生率,我們必須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取得平衡。而在血管重建後,患者有機會恢復自體心臟功能。與不使用MCS的病患相比,使用支援裝置的病人住院日數能夠縮短。出院後患者的症狀、生活質素和未來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也有顯著改善。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