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乳癌稱號無差別殺手 本港最年輕患者不足25歲 

乳腺外科專科

周芷茵醫生


轉載自星島日報

乳癌

踏入10月「國際乳癌關注月」,大小活動不斷提醒大眾防患乳癌,然而不少婦女尤其自以為非高危族群者,多存僥倖心態而忽略日常自我檢查乳房意識,往往因而錯失最佳防治時機。乳癌攻擊對象一般雖以逾五十歲女性為主,但年輕女性不代表就能倖免,三十多歲確診原來不足為奇,以下便是年輕康復者以「過來人」身分,給大家的親身警示。


乳癌是無差別的殺手,外科專科醫生周芷茵坦言,「每位女性都應該對乳癌保持警覺,乳癌包含各項高危因素,其實很難定論哪類人士才會患上乳癌,大家應抱持及早預防、樂觀面對的態度了解這個病症。」多年來,公共醫療發放「關注乳癌」的訊息,但「事不關己」的態度仍然普遍,周醫生稱,「有些女士以為只有年紀大的婦女才會患上乳癌,這只是反映了部分事實,現時乳癌者的平圴年齡是五十七歲,可是並非年紀細、無家族病史就不會患上乳癌,本港最年輕患者不足二十五歲,雖然根據全球數據未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但年輕女士亦不能掉以輕心。」

此外,有些人以為胸部大的女士才會患上乳癌,「乳房大小不會影響罹患乳癌機率。以香港為例,患者的乳房一般是A和B Cup,這不代表胸部小就較易患上乳癌,只是香港女士的胸圍以A和B Cup最為普遍。」周醫生稱。

周醫生再釐清觀點,「乳房較大的女性比較不容易進行自我檢查,難以發現很小顆的硬化,有可能會延誤治療。手術層面上,外科醫生面對乳房較豐滿的女性會有較大空間只將病人受影響的乳房局部切除,但也要視乎情況而定。因此,乳房大小只是對自我檢查和治療稍有影響。」不少婦女有定期自我檢查乳房,認為沒有異樣便不做其他檢查,周醫生坦言,不少患者在自我檢查時,未必能摸出面積小的硬塊,大多數人在腫瘤大至一厘米時才發現,須知道乳癌愈早發現,身體受損害的程度愈低,「我鼓勵婦女進行定期乳房檢查,包括自我檢查、醫生觸診檢查及乳房X光造影檢查,才可時刻留意乳房的變化,及早發現乳癌。」

現年三十五歲的鍾小姐在今年4月中確診乳癌,腫瘤大小約為一個乒乓球般,直徑達三點八厘米,經醫生診斷後,鍾小姐接受「先手術,後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我自行檢查乳房的時候,摸到右邊乳房有硬塊,感到情況不妙,便到診所進行抽針及超聲波檢查。」鍾小姐說。

「在初步確診和了解病情後,我想過進行全乳房切除,但不做整形,之後再用義乳。」鍾小姐要下這個決定並不容易,當中她經歷不少恐懼,例如腫瘤面積太大且接近乳頭、怕腫瘤周邊還殘留癌細胞、又恐手術後保留不到乳頭、怕開刀後很難縫合等。經醫生評估,建議可先局部切除乳房組織,然後按當時情況及即時化驗前哨淋巴的狀況,再決定完全切除或是局部切除。

鍾小姐經一番考慮後,決定採用局部切除方案,而手術亦相當成功,「最記得當時醫生說,會盡力幫我保留最大面積的乳房!」鍾小姐補充說。手術後的她現正接受電療及服食乳癌荷爾蒙藥,「手術後兩小時後已可落牀,第二天出院,基本上沒有太大副作用,只是患處的手臂及腋下會有麻痹感覺,乳房及腋下(前哨淋巴)都沒有疼痛。我的康復情況理想,只是患處的手臂筋骨較緊,每日做手部運動就可以。我想跟其他女性講,患乳癌不是世界末日,要樂觀點面對。平日改變飲食習慣、注意健康作息要定時,好好保養自己,才能抵擋癌病侵襲。」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