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科專科
曾振峯醫生️
轉載自《星島日報》
中風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永久殘障,甚至死亡,因此及時察覺徵兆,及早求醫至為關鍵。 然而,中風並非只因腦血管病變問題所致,當中有近三成缺血性中風個案都與心臟疾病有關,故有必要妥善控制相關病情,方可防患。
中風主要分兩類
中風並非全都只因腦血管病變引致,中風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中風(即腦血管栓塞),以及出血性中風(即腦血管突然爆裂)。 前者較為常見,當中有三成缺血性中風個案,是由心臟疾病引起,一般會稱這類個案為「心源性中風」。 心房顫動是常見心源性中風的原因之一,這是一種心律不整的疾病,意味患者的心跳會時快時慢,使心臟無法正常將血液泵出,部分血液便容易於左心房中滯留而形成血塊,當血塊脫落,遊走至大腦的血管系統而造成阻塞,就會導致心源性中風。
3小時黃金搶救期
中風可導致患者出現永久性的腦部受損、語言障礙、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視力喪失等情況,甚至死亡。 不過患者越早獲得治療,復健進度可越理想,所以一旦察覺中風徵兆,便應立即就醫,把握中風黃金搶救期的3小時內進行醫治。
有關中風徵兆及處理方法,市民可謹記「談笑用兵」口訣,「談」即是說話不清或說話表達困難,「笑」則是笑起來時,左右兩邊臉部表情不對稱,「用」是手腳感覺異常無力或是麻木,而若出現這些狀況就要立即打緊急電話找救「兵」,盡快把病人送院治理,醫生會依患者的狀況進行急救治療,例如注射急救藥物、進行手術等。
心房顫動患者高風險
心臟科專科曾振峰醫師指,心房顫動(又稱「房顫”)患者的中風風險比常人高出5倍,不宜輕視。 現時有方法可預防因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醫生一般會按患者情況處方合適的抗凝血藥物,這種藥物可透過控制血液內的凝血因子,令血液較不容易形成血塊,從而達到降低風險作用。 近年來,亦有一些新型抗凝血藥物推出,在預防中風及減少出血方面均較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優勝,限制亦較少。
除此,針對個別不適合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在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後,也可考慮進行左心耳封堵術(LAAO),這是一種微創手術方式,亦可助預防中風的發生。
防患3大要項
曾醫生強調,除了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外,引致中風的高危險因子還有很多,例如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心臟病及高膽固醇等,所以想全方位防患,需要同時注意以下要項:
•嚴控血壓/血糖/血脂
「三高」(即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是中風的高危險因子,因此有需要定期檢查相關程度,如有異常應諮詢醫師意見,採取適當措施,加以控制病情。
•戒菸/限製酒精飲料
因飲酒及吸菸均會造成血壓上升、提高血液中膽固醇水平等,繼而增加中風風險,故應戒菸及嚴控酒精飲料的攝取量。
•均衡飲食/適量運動
飲食上維持多菜、少肉、少油鹽糖等原則,每星期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這均有助保持適中體重、控制膽固醇水平及血壓,對預防中風有益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