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耳疫護聽力 戒易失聰陋習
- 新匡喬醫療集團

- 3月3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耳鼻喉科專科
何的煒醫生
轉載自《星島日報》

聽力受損除了影響日常生活,增加發生意外的機會之餘,甚至可增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值得重視。一些日常不良生活習慣,以及不及時治療耳疾,都容易影響聽覺,故務必了解更多 相關防治方法,才能更有效守護聽力健康。
影響聽力行為
長時間暴露於噪音
在未佩戴適當耳塞或耳罩的情況下,長期處於高分貝噪音環境(如音樂會、建築工地或重 型機械使用場所)會導致聽力損失。
不當使用耳機
使用耳機時音量過大或長時間佩戴,可能損傷內耳聽覺細胞,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失。
不正確清潔耳道
經常使用棉花棒清 潔耳朵可能導致耳垢堵塞 或感染,從而影響聽力。
耳道衞生不佳
使用不潔耳機或在洗頭、游泳時讓耳朵進水而不處理,會增加耳道感染的風險,嚴重情況可能影響聽力。
吸煙
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引起內耳小血管收縮, 妨礙內耳的血液循環,增加耳疾風險,進而影響聽力
防患傷聽覺耳疾
以下是2種常見可影響聽力的耳疾,宜了解 症狀,以助及早察覺異常並及時就醫。
1.美尼爾氏症(耳水不平衡)
美尼爾氏症是一種慢性疾病,逐漸破壞內耳。其成因尚不明確,但可能與遺傳、耳部感染、創傷及中耳炎等因素相關,部分患者則無法確定病因。其症狀包括,頭暈、耳鳴、耳塞感、耳脹、聽力下降,以及通常伴隨反胃感。 此症在病情早期,聽力受影響較小,恢復的可能性高;隨着病情加重,持續的內耳損傷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下降。
治療方案:
現時還未有一種藥物,可以完全根治耳水 不平衡。醫生會視乎患者處方藥物如前庭抑壓 藥物(止暈藥)和止嘔藥,以紓緩病者的暈眩和 嘔吐的情況。有需要亦會處方利尿藥,可減低 內淋巴系統壓力,或能減低發病頻率。若口服 藥物無法有效改善症狀,可考慮中耳注射類固 醇,研究顯示類固醇能有效減少頭暈次數。對於少數患者,儘管接受藥物和注射,仍經常頭 暈,則可考慮進行破壞性內耳手術,切斷前庭 神經或引導內耳淋巴液。然而,手術可能會進 一步損害剩餘的聽力。
2. 中耳炎
中耳炎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中耳炎多見於小孩,常伴隨耳痛、聽力減弱、耳道分泌物 (膿液)、發燒、食欲不振,甚至嘔吐。 慢性中耳炎多見於成人,患者可能感到聽 力減弱、眩暈或耳內脹滿感。可能的併發症包括,嚴重中耳炎感染可導致中耳內積水,影響聽力。化膿性中耳炎可能引發膽脂瘤,膽脂瘤 的擴大可影響面神經,甚至侵蝕聽骨,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害。
治療方案:
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處方消炎止痛藥以緩解耳痛,並視需要處方抗生素以治療細菌性中耳炎。如果藥物療效不佳或經常復發,可能需要手術抽取耳內積水。
預防受損良方
在高噪音環境中工作或活動時,儘量縮短停留時間。必要時使用耳塞或耳罩,尤其是在 音樂會、工地或其他嘈雜場所。
避免長時間使用耳機,並控制音量,以減少聽力損害和耳部感染的風險。
不要自行使用棉花棒或其他工具清潔耳道。 如有耳垢積聚的懷疑,應諮詢醫生。
對耳痛、耳鳴或聽力下降等症狀保持警覺, 因為可能有多種成因。建議及早就醫,對症 下藥,以防病情惡化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
避免吸煙及接觸二手煙,因為煙草會對耳部健康造成影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