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也是繼肺癌後港人面對的第三大癌症殺手,平均每十五名香港婦女便有一人有機會患上,近年港人防癌意識增加,但坊間也存在不少誤解,如誤以為豆類製品會增加患上乳癌風險。臨床腫瘤科醫生表示,豆製品會增乳癌風險的傳言不能盡信,反而肥胖或未有生育的女士會增加風險,呼籲市民控制體重及飲食習慣,定期進行乳房自我檢查,預防勝於治療。
據香港乳癌基金會的數據,二○一七年有逾四千名香港婦女確診患上乳癌,臨床腫瘤科醫生施俊健指,當癌細胞出現突變或不受控制地生長,便會形成硬塊,或會破壞人體健康組織,擴散至其他器官。其實,乳房屬外露器官,患者在自我檢查時可以觸摸胸部有否硬塊,或乳頭有否分泌物流出,若有上述情況應向醫生求醫,而本港大部分乳癌患者都在初期便發現病情。
宜定時檢查 早期根治率高 施俊健續指,現時沒有確實的數據顯示病人患上乳癌的成因,但經期提早、未有生育及餵哺母乳、於更年期後服用賀爾蒙的補充劑或有家族病史均有機會患上乳癌。至於坊間有指豆類製品,如豆腐或豆漿等含有植物的刺激素,或會增加患上乳癌風險,施指現時並未有數據顯示有該情況發生,認為有關傳言不能盡信,反認為豆類製品含有豐富營養,適量食用屬安全及健康的行為。
至於乳癌治療,涉及多項因素包括乳癌的期數及種類,施俊健表示,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