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發炎性腸病

腸胃肝臟科專科 施蘊知醫生


轉載自 《信健康


李先生年約三十,一向身體健康,定期做運動。他發現最近排便次數增加,由每天一至兩次增加至每天4至5次。大便形狀亦有所改變,由一條完整的香蕉形狀的大便,變得稀爛不成形,偶然亦會帶鮮血。他認為可能是有時進食太多油膩的食物所導致,未有太大留意。過了兩三個月後,情況仍沒有改善,找醫生檢查,便發現患有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屬於發炎性腸病的一種。發炎性腸病主要可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兩大類,病人的消化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炎、潰瘍甚至收窄或可能出現瘻管問題。這些腸道問題,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即病人的免疫系統攻打自己的消化道組織。克隆氏症可以影響整個消化道的任何部分,由口腔開始直至肛門都有機會發病。而潰瘍性結腸炎通常只局限於結腸和直腸部分。

病人通常會有大便帶血及黏液、肚痛、腹瀉、食慾不振及體重下降,甚至發燒等症狀。他們亦有機會出現消化道以外的問題,因為其免疫系統亦會襲擊其他身體器官,如眼睛、皮膚、關節、肝臟等,繼而引起發炎。病人發病年齡通常較為年輕,其中主要是20歲至40歲之間,另外60歲至80歲之間亦較常見。發炎性腸病屬於慢性疾病,病人情況有機會較反覆,一般需長期用藥物控制病情,較嚴重的可用生物製劑幫助控制病情,嚴重的可能要考慮手術治療,假以時日發炎性腸病亦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病人除了身體上不適外,心靈、日常生活及社交都會受影響。

發炎性腸病暫時成因不明,估計與基因、環境因素及情緒問題有關。當中西式化的飲食習慣、衞生環境和食物中的添加劑亦可能是風險因素。

數據顯示發炎性腸病發病率在香港及亞洲地區都有上升的趨勢。而香港的發病率在過去30年更大幅增加30倍,即每100萬人便有26個新症,較亞洲其他地區嚴重。所以大家都不要忽視這個問題!


作者為腸胃肝臟科專科施蘊知醫生


bottom of page